如果升降機出現卡死現象,可能的原因有哪些,TP 渦輪絲桿升降機出現 “卡死”,本質是傳動系統或執行機構的運動阻力超出驅動力矩,需從 “潤滑、異物、裝配、負載、部件老化” 五大核心維度排查。
一、潤滑失效:運動副摩擦阻力劇增(常見原因)
-
潤滑油缺失 / 變質
- 長期未補油:油位低于蝸桿軸線,渦輪蝸桿嚙合面、絲桿螺母副處于 “半潤滑 / 無潤滑” 狀態,磨損加劇并產生金屬碎屑,終卡滯;
- 油液變質(氧化、進水):潤滑油長期使用后氧化變黑,生成油泥;或密封失效導致雨水 / 冷卻液滲入,油液乳化,油泥 / 乳化液堵塞絲桿螺母間隙,阻礙運動。
二、異物侵入:機械結構被 “物理卡阻”
-
內部磨損碎屑堆積
- 渦輪 / 蝸桿嚴重磨損:長期過載或潤滑不良導致渦輪齒面剝落、蝸桿齒面磨損,產生的金屬碎屑隨油液循環,終卡在絲桿螺母的螺紋間隙或渦輪蝸桿嚙合處,形成 “卡銷” 效應;
- 軸承保持架斷裂:蝸桿軸承保持架損壞后,滾動體(鋼球 / 滾子)散落,卡在軸承內外圈之間,導致蝸桿無法轉動,進而整機卡死。
三、裝配 / 安裝偏差:強制受力導致 “結構性卡滯”
-
渦輪蝸桿同軸度偏差
- 蝸桿軸與渦輪軸線的平行度偏差過大(超出 0.1mm/m),或渦輪內孔與蝸桿軸的中心距不符合設計值,導致渦輪蝸桿嚙合時 “啃齒”(單側齒面接觸),嚙合阻力急劇增大,嚴重時蝸桿被卡死,無法轉動。
-
升降機的傳動系統(渦輪、蝸桿、絲桿)均有額定承載上限,負載異常會導致部件塑性變形,進而卡死:
短期超負荷運行
- 瞬時沖擊負載:如負載突然下落(如吊具脫落瞬間)、或啟動時電機瞬間扭矩過大,導致絲桿承受的軸向力遠超額定動載(如額定動載 5kN,實際承受 20kN),絲桿發生 “塑性變形”(螺紋被壓潰),無法與螺母正常嚙合;
- 靜態超載:長期放置超出額定靜載的重物(如額定靜載 10kN,實際放置 15kN),渦輪蝸桿嚙合面因長期受力發生 “齒面膠合”(金屬高溫熔合),導致嚙合齒卡死。
-
長期使用后部件自然老化或疲勞損壞,會直接破壞傳動連續性:
絲桿 / 螺母磨損超限
- 絲桿螺紋磨損:長期運行后絲桿螺紋牙型被磨平,與螺母的嚙合間隙過大,導致 “滑牙”(絲桿空轉無法帶動螺母),若磨損不均勻(單側磨損嚴重),則會出現 “卡死 - 空轉” 交替現象;
- 螺母材料老化:非金屬螺母(如尼龍螺母、銅螺母)長期使用后出現 “蠕變”(材料緩慢變形),或金屬螺母內孔磨損后出現 “橢圓度超差”,導致絲桿與螺母的配合間隙不均勻,局部卡緊。
-
電機 / 減速器故障
- 電機堵轉:電機本身故障(如繞組短路、轉子卡死),無法輸出扭矩,表現為升降機 “卡死”(實際是動力源失效);
- 聯軸器損壞:電機與蝸桿軸之間的聯軸器(如彈性聯軸器、梅花聯軸器)斷裂或打滑,動力無法傳遞到蝸桿,誤以為是升降機卡死(實際是傳動中斷)